一、研究所概況 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催化材料科學研究所(簡稱“催化所”)源于李赫咺先生于1978年領導創建的“催化反應與動力學研究室”,1997年更名為“新催化材料科學研究所”。上世紀80年代初期,李赫咺先生組織骨干力量,集中開展了分子篩的合成、改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,開創了“直接法合成ZSM-5沸石分子篩”,并積極支持了校辦催化劑車間的建設,使相關研究成果直接轉化為生產力,先后獲得國家發明二等獎、國家發明四等獎、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、中國專利優秀獎、專利法頒布20年“十佳”專利獎等,一舉奠定了南開大學在沸石分子篩及催化領域的優勢地位。 | |
目前,催化所共有專任教師16人,其中教授/研究員9人、副教授/副研究員6人、講師1人;擁有國家杰青1人、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、天津市教學名師1人、天津市青年人才3人、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術帶頭人5人;擁有中國化學會會士1人、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1人、天津市優秀教師1人;擁有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團隊1個、南開大學百青團隊1個、南開大學優秀教學團隊1個;與中石化、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“中石化精細化學品聯合研究中心”、“南開大學—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聯合實驗室”、“碳捕獲與低碳吸附分離多孔材料產學研用聯合實驗室”等校企聯合實驗室/研究中心3個。 | |
二、研究內容及科研成果 催化所主要致力于重要催化過程中新型催化材料的基礎與應用研究,在分子篩吸附與催化、能源催化、環境催化、光催化等多個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,相關成果發表于Science、Chem、Nature Commun、J Am Chem Soc、Angew Chem Int Ed、Adv Mater、ACS Catal等國內外著名期刊上,獲授權專利50余項,為促進和發展催化材料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。近年來,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與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各1項(參與)、天津市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;承擔、參與并完成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、國家973/863計劃項目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等各類國家級項目30余項,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大批創新型高水平人才。 | |
![]() | |
展望未來,立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,催化所將繼續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經濟主戰場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以大宗化學品的清潔生產與分離過程、傳統化石資源的低碳轉化、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及環境治理為導向,以服務“碳中和與碳達峰”目標的核心關鍵材料為核心,開展高性能吸附分離與催化材料的理論設計、結構調控及工業生產的基礎與應用研究,構建碳中和技術發展的產學研全鏈條創新網絡,助力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。 三、成員介紹 | |